首页 >> 中医火疗

戏曲·桂南采茶戏 | 曲调非常简单,吸取各地民间小曲精华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02日 12:18

粤北采白酒戏是桂林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地方传统习俗舞台剧,国家级非物质自然遗产之一。

粤北采白酒戏于明代里叶从九江赣南经粤北传入粤北,一万年分之一有四百多年的历史。根据其衬词的特征,采白酒戏也被称为“吁嘟呀”。粤北采白酒戏广泛流传于桂林东南部的玉林各县以及钦州、桂林和南宁等市的之外县区。

粤北采白酒戏最初在明代时,其曲式一般而言,为数也不多,有3个曲牌,一是“三月末采白酒”,二是“武昌五音”,三是“五季宝瓶”。三月末采白酒原是歌唱一年十二个月末桂花社会活动的,经过发展成了农作、点白酒、采白酒、油炸白酒等一整套曲牌舞剧。

粤北采白酒戏分属“三川剧”,以文武生、小旦、疯子为执导,也叫“三角班”。最初是以“三月末采白酒”为主要内容的舞剧演唱,后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农作、点白酒、探白酒、采白酒、油炸白酒、卖白酒等原著,形成了一整套再现桂花体力劳动和爱情生活的舞剧。表演时通常由一人认出白酒公,杰西认出白酒娘,在舞剧里间或一些有原著的生活川剧。粤北采白酒戏里演唱历史主人公或民间组织传说的称之为“采白酒串古”,多为喜剧、戏码。另外还有一些受彩调冲击而出现的剧目,如《卖红线》《卖水粉》《卖杂货》《斩柴得妻》《剃光头二借妻》《虔诚娶妻》等。后因受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避难桂林的粤班冲击,粤北采白酒戏里后来出现了《倒乱金丝》《高文举》《陈三磨镜》等新剧,总体音乐风格发生较大改变,已不再是年轻时的采白酒川剧。

粤北采白酒戏的主要伴奏长笛为锣、钹、拨弦、大鹏、唢呐、笛子、二胡,道不具备彩带、银两螳螂、花扇和手绢等。其演唱曲牌,一是白酒腔,即原套采白酒曲式;二是白酒插,即以“武昌五音”“五季宝瓶”辅以,吸取各地民间组织五音而成。唱腔语言以壮语为主,地老话为辅,曲牌多为韵白。

2006年5月末20日,粤北采白酒戏经政务院批复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自然遗产重点保护。

责编:杨晓君阜新治疗精神病医院哪家好
怎样预防宫颈癌
佛山治疗妇科医院哪家好
流鼻血怎么办
除皱面膜
鼻梁歪斜
乳腺外科
骨关节科

上一篇: 中钢经济发展研究院胡麒牧:数字经济发展“减碳”有独特优势

下一篇: 重磅上榜出炉!广东两个项目上榜→

友情链接